更新时间:2025-09-12 04:02:47
在家陪爸妈看完的第二部剧。
这部剧在我小时候就看过,但那时候太小了,什么都看不懂,还觉得很无聊。现在重看一遍,也就理解为什么小时候会觉得无聊了。作为一部农村剧,本剧的故事性其实并不强,反而拍得很有艺术感,剧中有大量的人物对话以及空镜头,对人物的生活、命运做了深度的挖掘,这无疑提高了本剧的艺术高度,只是对于普通农村观众来说,可能就没有那么有趣了。
这部剧在当代互联网上略有名气,最出名的场景是第3集中范明饰演的鞠广大吃火锅的情节,被网友们奉为吃戏名场面。不过在这场吃戏之后,鞠广大还有一段感慨,其实说得也很好。
这段话说得非常好,点出了本剧的核心议题:农村人要做个城里人到底有多难。
作为一名农村长大的孩子,我非常能理解这一点。本剧拍摄于2004年,那正是中国经济即将腾飞的前夜,社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剧烈变动的起步阶段,但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尚未显现,仍然只有少数人能够从时代进步中获利。社会变动带来的变化冲击着传统社会,给人带来无尽的迷茫。这一时期的社会就像是一台刚刚启动的蒸汽机,需要向里面填入大量的煤才能让它动起来。无数的民工便是填入这熔炉里的煤。
在本剧中,城市是一个陌生、神秘却又无比吸引人的地方。剧中大部分时间,鞠广大都待在城里,即使没挣着钱,他依然要留在城里。当然,他知道自己肯定成不了城里人,他留在城里是为了打工挣钱,他要供儿子考大学,让他儿子成为城里人。鞠广大作为一名民工,他很清楚,民工在城里是留不下的,民工在城里只能吃苦,靠吃苦挣苦力钱。在鞠广大第一次回家时,他说起了自己的二叔。他二叔先天智力残疾,曾经追着一顶被风吹走的草帽跑了很久很久。这种傻子行为在旁人看来可笑至极。话锋一转,鞠广大说,城里人看农村人,就像正常人看他二叔一样。在城里人眼中,农村人就是傻子,是不必理解、不必同情、可以随意取笑的对象。鞠广大在城里是吃过很多苦的,所以他对于城市的残酷有很深刻的体会。但他仍然向往城市,他觉得自己在城市的卑微根源于穷,只要能解决穷的问题,就可以在城里堂堂正正做人。
鞠广大的儿子鞠双元同样向往城市,只是他学习不好,他不想再通过高考、读大学进入城里。恰如剧中跟鞠广大一起扒火车的赵世英所说,在城里打工的人回村之后肯定不会说自己在城里有多苦有多累,只会说城里的好。不明内情的农村孩子就会以为城里有多好,会觉得当民工是什么多好的事。鞠双元在高考失败后,选择了进城打工。这一选择是为了逃离、是为了长大。在原本的家庭中,他是只负责学习的孩子,爹惯着,妈宠着,是彻头彻尾的孩子。由于学习不好,他当不了一个好孩子,于是便选择进城打工,他要通过打工来实现自立,实现长大,表明自己已经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人,可以不受长辈的管教。他在进城第一夜,在一堆盘条上发誓自己要留下来,就是因为城市寄托了他对长大独立的渴望。城市在此刻是一个农村孩子走向成长的圣殿。
这也就决定了鞠广大和鞠双元注定会有矛盾。在鞠广大看来,鞠双元选择当民工,就决定了他肯定在城里留不下,他会像自己一样,在城里吃很多苦,挣苦力钱,这完全是小孩子脾气。所以鞠广大在发现鞠双元也当民工之后,暴怒异常,他的孩子终究还是走上了自己的老路。鞠双元却觉得,自己已经进城打工,已经是一名大人了,不应该再受父亲管,所以才会反抗鞠广大。
这种对于城市的向往不仅体现在鞠氏父子身上。
李平同样出身农村,与鞠氏父子相比,她在城里过得更自如。她美丽、聪明又勤劳,对于人情世故有着不同寻常的透彻与应付能力。可她在爱情方面频频受挫。进城之后她谈了两段恋爱,结果要么是已婚的渣男,要么是不负责任的文艺老登。李平如此聪明,为何在爱情这件大事上这么糊涂呢?因为她也对城市有着强烈的向往,所以总想着嫁个城里人,嫁给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城里人。所以她在爱情问题上有盲目的一面,她会被别人的知识吸引,在看那些文艺渣男时自带一层美好滤镜,过滤掉他们身上不靠谱的气质。最终李平受到了城市里文艺渣男的伤害,选择嫁回农村。回到人生的起点并不能解决问题,回到村里的李平发现自己已经很难忍受农村的传统和拘束,用双元奶奶的话讲,经过城市洗礼的李平,心“很飘“,她已经不能像村里的老一辈女性那样,在一潭死水的生活中,隐忍地过一辈子。何况,她在城里的经历,已经注定她无法在农村中生活。在故事结尾,鞠双元发现了李平的过去,李平的过去也被村里人发现。李平再也无法在村里立足,只能继续回到城市。
李平这一代人是没有故乡的一代人。他们离开了农村,在城市里谋生。他们接受了城市的先进、开放,已经无法容忍农村的保守和传统。可他们的经济实力决定了他们难以在城里彻底立足。城市不是家,农村已回不去,他们没有故乡。
当然,全剧对城市向往最强烈的人应该是潘桃。潘桃没在城里生活过,但她对城市有着强烈的渴望,她虽然身在农村,可她想表明自己与其他农村人不一样,她向往城里的做派,事事都要模仿城里人。可她终究是离不开农村的,最后当她接受了自己要在农村待一辈子的命运后,她和她婆婆的关系便走向了缓和。
说实话,本剧的女性角色塑造要比男性好很多,甚至女性角色的戏份时长也绝对超过了男性角色。女性往往能将时代的喜剧与悲剧都进行放大,让人更能感觉到命运对人的戏弄。全剧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场戏,就是刘艳梅晚上去割麦子,一边割一边咒骂鞠广大。这种富有生命力的场景将女性角色的坚韧与脆弱同时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过目难忘。导演对农村人没有鄙事的态度,剧中的农村人都有着非常细腻的感情,他们过得很累很苦,心中却也有爱有恨。
看这部剧还是让人很有感触的,2000年代是一个原始、野蛮又饱含生机的年代。那时候的影视作品也没有一定之规,影视剧中的女性角色可以反复被渣男欺骗,传统社会的落后观念真的会迫害人。这些情节如果放在今天,恐怕早就被网友骂死了。当社会进入快速发展期之后,中国的农村剧就逐渐地走向统一,最后都会变成致富剧、扶贫剧,故事中的农村人最后都要走上勤劳致富的结局。但本剧没有这样,在故事最后,鞠氏父子都失去了妻子,他们的家甚至变得更穷了。鞠氏父子依然在打工,依然在城里吃着那份没有尽头的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当家庭关系也成为恐怖片
下一篇:在东京街角偶遇赤名莉香